一个认知性构音障碍儿童的出现,需要踩中多少雷?

2021-11-10 来源: 腾讯网

什么是认知?百科对此的解释为: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通俗一点来说,认知指的是人观察世界的基础范围和能力,当我们所获取到的知识、记忆、思维、情感等信息越多,认知也就发展得越快。

           

每一个人的成长与认知的联系相当紧密,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天开始,纷繁复杂的信息便随着各种感官进入了我们的大脑,而这就是认知变化的前提。所以,假如信息获取的渠道受到限制、大脑中枢神经遭遇损伤,这时就会产生一个新的问题,也即认知性构音障碍。


智力、语言、认知,三者联系紧密


所谓智力,指的就是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影响人类智力发展的因素有七类,语言和认知就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两类。

首先,语言是一种主动性和被动性同时存在的信息流通能力,它既可以做主动式的表达,也可以做被动式的理解。因此,语言发展的高低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智力的发育。而影响语言发展的,恰好就是认知。

认知更像是佛教中所说的“大音希声”,它虽然无形无相,但却真实存在于我们的成长当中。当婴儿听到第一道声音,看到第一个画面,认知就已经开始发挥起它的作用,如梳理外界的音频信号、编译看到的视觉信号、转译闻到的嗅觉信号。当这些信号伴随神经信号进入大脑半球后,语言也就迅速发育起来。

       

1636501903404008773.jpg

   

人类学家冯·G·罗斯说,人类个体的发展,与认知、语言、大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们有着各自的发展顺序,却又和谐共处。


生理缺陷、后天因素,构成认知性构音障碍


一百多年来,随着布罗卡氏区和威尔尼克区的各自命名,人类对于大脑和语言的认识便更加明晰。但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不少科学家却偶然发现了一个新的语言病理问题,它就是认知性构音障碍。

科学家在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后发现,认知性构音障碍的存在很可能会影响到儿童的智力发展,是的,认知性构音障碍大多发生于学龄前阶段的儿童当中。不仅如此,他们还发现导致认知性构音障碍出现的因素大概可以分为两类:

生理缺陷:其主要由脑瘫、听力障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髓鞘损伤(如病理性语言发育迟缓)等;

后天因素:语言发育迟缓(单纯性,下同)、构音障碍等。

由于认知性构音障碍和语言发育迟缓在很多表现上相似,因此许多人往往将这两个问题搞混,或认为它们是同一个问题。但这种想法无疑是错误的,因为语言发育迟缓并不会干扰孩子的智力发展,而认知性构音障碍却并非如此,它很大几率上会造成儿童智力的永久性损伤。

           

在认知性构音障碍中,家长们踩了哪些雷?


1.疾病筛查不到位

目前我国的新生儿生理筛查机制相对比较完善,如果是生理缺陷造成的认知性构音障碍,一般都可以在宝宝出生后被筛查出来。但不少父母却只顾着孩子出生的喜悦,反而忽略了疾病筛查的重要性,结果直到孩子两三岁时才反应过来,平白耽误了治疗矫正的最佳时间。

2.问题出现不重视

和语言发育迟缓不同,很多认知性构音障碍的宝宝在一两岁时就会显露出异常,比如神情呆滞、目光涣散、不听父母的指令等等。但在一部分家庭,问题虽然出现,可没有人去重视,最后酿成家庭惨剧。

3.误听误信很要命

有些家长倒是重视了,可就是走错了路。去年石家庄中心就来过这么一对父母,孩子受认知性构音障碍影响已经三年多了,可他们这三年非但从没有去医院瞧过,反而天天找人打听各种偏方和方法。结果呢?孩子痴痴呆呆的,就知道坐在那傻笑,还时不时咬指甲、流口水。

           

认知性构音障碍的发生率虽然并不太高,可问题本身带来的后果却非常深远,如果家长们不听、不看、不重视,恐怕孩子的一生都需要你们来照顾。现在孩子小你们还能照顾得过来,可等你们年龄大了呢?所以说,发现语言问题必须要及时矫正,一旦耽误就是一辈子的大事。

[责任编辑:郭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