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教育”中走过康复之路

2022-10-17 来源: 《花开有期——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故事》

      腾腾2岁10个月时,我积极考察家附近的几所幼儿园,为孩子上幼儿园做准备。但隐忧时常从心底冒出来:腾腾活泼开朗,能和小朋友一起愉快玩耍,但还不怎么会说话的腾腾到底能不能适应幼儿园生活呢?同时,我心中对腾腾上幼儿园之后的表现也满怀期待——或许幼儿园孩子多,语言环境更加丰富,他很快就能开口说话了吧!那时我连梦里都是儿子开心地喊妈妈的样子!然而,在入园准备的过程中,我越来越不安:别的孩子语言发展已经很丰富,一直不会说话的腾腾会不会被其他小朋友嘲笑?会不会造成心理伤害,影响心理健康发展?儿子不会说话的症结到底在哪里?……
      2015年6月,我们找到了儿研所的专家,本以为腾腾最多就是语言发育迟缓,然而诊断结果让我们瞬间体会了“天塌地陷”!随后,同仁医院再次确诊腾腾是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我慌了,精神几近崩溃。自责、内疚填充了整颗心……我和腾爸努力地上演双重人格——白天开心地陪孩子玩,晚上孩子睡了,我们相对以泪洗面。那段时间我们跑遍了各大医院,咨询专家,借助互联网查资料,甚至去各大中医院,找专家、吃中药、推拿按摩……只愿不错过任何希望和治愈的机会!但随着对听力学和听障儿童康复等相关知识的逐渐了解,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及时配戴助听设备、尽早康复的重要性!当下最应当做的是和时间赛跑,拥抱坚强,怀揣耐心,掌握新的康复知识并运用灵活的方式方法,争取早日把孩子带回美好的有声世界!
      2015年9月7日腾腾顺利进入中聋语训部,我们全家抖擞精神,全身心地开始了儿子的康复之路,我和腾爸做了分工,我负责全职带孩子康复,学习康复知识,总结方式方法后教给腾爸。腾爸在工作之余配合我将目标延伸到生活及游戏中。所以腾腾除了在园时例行每日的语言训练外,我们会在家中将所学目标放到设计好的情景中加以延伸和扩展。久而久之,由绞尽脑汁设计的情景到轻松借助随处可用的情景,成为我们给腾腾进行家庭康复的主要形式。这成了我们的习惯,并从中受益匪浅!
       在家里,我们会设计“演唱会”、“职业扮演”、“朗诵比赛”、“故事会”等主题,进行目标练习,而在进行每一个主题前,腾腾和我们一起通过画、剪、折等手工做道具、服装等,做的过程中我会说明要求,他按照要求进行制作,同时也引导他提出要求,表达想法,这个过程能够练习听觉记忆、学习请求帮助、与人沟通以及形状颜色和职业等内容。
      超市采购时,我们借助超市场景,根据腾腾的情况选择性对听觉记忆、听觉描述、词语和句子、与人沟通的行为和方法、礼貌性语言、物品分类或简单的数学运算等进行练习,将设计的目标带到场景中去练习。此外,银行、游乐场、公园、公交车、地铁、医院、餐馆等场所也是我们曾带着腾腾学习的地方,在真实的场景中学习,孩子才会有兴趣,才会学得快、记得牢!我尽可能地创造语言输入的机会,从不强迫孩子,腾爸和我的想法空前一致,无论是外出还是在家,我们都选择孩子感兴趣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引导孩子主动参与和表达,我们用尽心机的设计,在“刻意的不经意中”将孩子带入其中,以求事半功倍。事实证明,腾腾在康复的这一年中,从能开口说简单的词语到能自主表达完整的句子,他很少抵触“说话”与被动学习,多数时间都主动参与,积极性很高,而我也在他每次带给我的惊喜中,慢慢地释然了。
      初为人母,有时也是慌乱与盲目的。从胎教开始,我就有一种“饥不择食”的冲动,买了一堆的育儿书籍。希望能从中找到育儿的“真谛”,所以腾腾一出生便开始了亲子共读,从黑白卡、儿歌、诗歌到绘本,我们经历了各种翻、各种淘、各种选择。虽然腾腾一直有坐下来和我一起读书的习惯,但我却没有想到他不曾听到我的声音,我忽视了图画本身也有魔力般的吸引,所以当腾腾配戴助听器后,我希望曾经和他一起看的书不只是他一个人在无声的世界独自欣赏,还有妈妈并不那么枯燥的旁白与之相映;后来,我发现亲子共读不仅可以培养阅读习惯和亲子关系,还可以通过绘本阅读进行语言康复,我们在语言康复的家庭课程里又多了一种选择。在每晚的睡前阅读中,我会有意选择可以加入学习目标的或与当天发生事件相关的绘本。目标或情景复现可以加深孩子对于语言的理解。如腾腾学习了新的词汇“旅行”,睡前我们一起读了《蒲公英的旅行》、《有问有答》,后来又进行了一次真正的旅行,他对“旅行”这个词便有了很深入的理解和运用。再如腾腾养了一条小鱼,有一天早上起床后怎么也找不到了。他去幼儿园后,我才发现因为鱼缸的水太满,小鱼晚上跳出来,已经死了。小鱼的身体变得又硬又干!我灵机一动,或许我可以给儿子上一节关于“生死”的课程,我把小鱼留下来,给腾腾放学后看。我告诉他小鱼死了,显然他对“死亡”还不能完全理解,我便讲了关于生命和死亡的相关内容,并带他一起去小花园里埋葬了小鱼。又讲了葬礼、坟墓、墓碑、祭祀等有关内容,晚上一起读了绘本《獾的礼物》,他自然而然的理解了生命和死亡。
      现在我和腾爸不论做什么事都有了一种习惯,那就是刻意又似无意地走在语言康复的路上,这样刻意为之的“自然方式”已成为习惯,这使我们漫长的康复之路充满欢乐,多了些接受,少了些抵触!
      我永远不会忘记腾腾第一次叫“妈妈”时的感动。我清楚地记得那是2015年11月27日,“妈妈,来!”,这是从卫生间里发出的“声音”,是第一次跟我有关的“声音”,是儿子拉完了臭臭寻求我的帮助发出的呼唤……我并没有马上过去,而是一边激动地流着眼泪,一边拨通了腾爸的电话。我想再听儿子叫一遍,也想第一时间让腾爸听听这美好的声音。这是我们期待已久的声音。自此腾腾开口之后,每天、每周都有这样的惊喜发生。每次像这样的喜悦都会带给我们极大的振奋和希望,鼓励我们继续努力前行!
      我深深地体会到做为听障宝宝的家长,要持有敏感的心,睁大眼睛去发现孩子的优点;根据孩子的特点使用合适的教育方法;了解孩子兴趣爱好;及时地回应孩子的表达,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要借助真实的场景在看似不经意但提前设计好的学习氛围与情况中进行语言康复。让孩子更容易理解,更有兴趣参与,更容易学习和运用!
      祝愿所有的宝贝快乐成长,早日康复!
腾腾,3岁时诊断为中重度听力损失,3岁1个月起双耳开始配戴助听器,配戴之前没有任何语言基础,2015年9月到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原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参加康复训练,经过近4个月的康复训练,终于开口发出第一个声音:“妈妈”。此后经过1年的康复,语言表达能力达到同龄儿童水平,目前就读于河北省邢台市某普幼中班。

[责任编辑:李燕群]